很多人以为 “企业看重绩点,是因为绩点代表能力”,其实大错特错!企业招聘时,更关注 “你能不能帮公司解决问题、创造价值”,而绩点只能证明 “你擅长应试、掌握了课本知识”,却未必能证明 “你会把知识变成技能、能落地做事”。尤其是这 3 类岗位,中等生往往比学霸更吃香:
- 运营、市场类岗位:这类岗位需要 “创意、执行力、沟通能力”,比如策划一场校园推广活动,需要你懂 “怎么吸引用户、怎么对接资源、怎么统计效果”,这些能力不是靠 “背课本、考高分” 能获得的;而中等生往往有更多时间 “做社团项目、搞校园推广、运营账号”,积累的实战经验反而比 “埋头刷题的学霸” 更贴合岗位需求;
- 销售、客服类岗位:这类岗位需要 “抗压能力、同理心、解决问题的灵活性”,比如面对客户投诉,需要你懂 “怎么安抚情绪、怎么找到解决方案”,这些能力需要 “多和人打交道、多经历实战” 才能练出来;而有些学霸习惯了 “按标准答案解题”,面对突发情况反而容易 “不知所措”,中等生的 “应变能力” 反而更占优势;
- 技术、设计类岗位:这类岗位需要 “动手能力、项目经验”,比如开发一个小程序、设计一张海报,需要你 “会用工具、能落地实现”,而不是 “只懂理论、会做试卷”;很多中等生会利用课余时间 “做兼职项目、参加编程竞赛、接单练手”,攒下的项目经验比 “只靠考试证明能力的学霸” 更有说服力。
之前有个互联网公司的 HR 说:“我们招运营岗时,宁愿选绩点 3.2 但有‘运营过校园公众号、策划过推广活动’经历的中等生,也不选绩点 3.8 但没任何实战经验的学霸 —— 因为前者能直接上手做活动,后者还需要花时间教‘怎么把理论变成行动’”!企业要的是 “能快速创造价值的员工”,不是 “需要从头培养的学生”,这正是中等生的机会所在!
为什么中等生往往比学霸有更多 “实战经验”?因为学霸为了 “保持高分”,需要花大量时间 “刷题、复习、准备考试”,留给 “实践、试错、积累经验” 的时间很少;而中等生不用 “为了争第一而死磕学习”,反而能把时间花在 “更能提升求职竞争力的事” 上,悄悄攒下 3 大学霸没有的优势:
中等生不会把所有时间都用在 “应试” 上,反而会利用课余时间 “学硬技能、做实践项目”:
- 比如学市场营销的中等生,会花时间 “运营校园小红书账号,练文案写作、数据分析能力”;学计算机的中等生,会花时间 “做兼职开发项目,练编程、调试 bug 的能力”;学设计的中等生,会花时间 “接单做海报、参加设计竞赛,练软件操作、创意落地的能力”;
- 这些 “能直接对接岗位的技能”,比 “试卷上的高分” 更能打动企业。比如有个学电商的中等生,课余时间帮校园超市做 “线上促销策划”,练会了 “活动设计、数据统计、用户沟通”,毕业时拿到了某电商平台的运营 offer,而同班绩点更高的学霸,因为没实战经验,求职时屡屡碰壁。
学霸为了 “保持成绩优势”,往往不敢 “轻易尝试课本之外的事”,怕耽误学习;而中等生没有 “必须考第一” 的压力,反而敢 “多尝试、多试错”,更容易找到 “自己擅长且喜欢的方向”:
- 比如有的中等生 “加入过 3 个不同类型的社团”,从 “公益社团” 发现自己擅长 “沟通协调”,从 “新媒体社团” 发现自己喜欢 “内容创作”,最后确定 “运营岗” 为求职方向;
- 有的中等生 “做过 2 份不同的兼职”,从 “家教” 发现自己不喜欢 “重复性工作”,从 “活动执行兼职” 发现自己擅长 “落地推进”,最后确定 “市场执行岗” 为目标;
- 这种 “通过试错找到方向” 的中等生,求职时往往 “目标明确、准备充分”,比 “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、盲目投简历的学霸” 更有竞争力。
很多学霸习惯了 “靠自己考高分”,在团队中容易 “过于追求完美、不愿意妥协”;而中等生在学习和实践中,更懂得 “怎么和人配合、怎么发挥团队优势”:
- 比如做小组作业时,中等生会 “主动承担自己擅长的环节,配合队友补位”,而不是 “只关注自己的部分、忽略团队整体进度”;
- 比如做社团项目时,中等生会 “倾听不同意见,找到团队的最优解”,而不是 “坚持自己的想法、和队友产生分歧”;
- 职场里几乎所有工作都需要 “团队协作”,这种 “懂配合、能包容” 的中等生,往往比 “单打独斗能力强但不懂协作的学霸” 更受团队欢迎。之前有个企业的部门主管说:“我们团队招过一个绩点中等的应届生,虽然专业知识不是最顶尖的,但特别懂怎么和同事配合,能快速融入团队,反而比同期入职的学霸更快做出成绩”!
成绩中等不代表 “竞争力弱”,关键是要 “找到自己的优势,把优势放大”!如果你是中等生,做好这 3 步,求职时能比学霸更吃香:
简历和面试时,不用因为 “成绩中等” 而自卑,反而要主动 “用实战经历转移注意力”:
- 简历上:把 “实践经历” 栏放在 “教育背景” 前面,用 “项目经历、实习经历、技能证书” 填满内容,比如 “运营校园公众号 6 个月,涨粉 1000+,单篇最高阅读量 5000+”“参与编程竞赛,开发校园二手书交易小程序,负责前端开发模块”;
- 面试时:当 HR 问 “你的成绩为什么不是特别突出”,别找 “没好好学” 的借口,而是说 “我把更多时间用在了‘能提升岗位能力的实践’上,比如我做过 XX 项目,在项目中学会了 XX 技能,这些技能能帮我快速上手贵公司的 XX 工作”—— 既坦诚,又突出了自己的优势。
中等生有很多 “实践经历”,但别只写 “我做过 XX 事”,要写清楚 “你做了什么、带来了什么结果”:
- 比如做社团活动策划,别写 “策划校园晚会”,要写 “策划校园毕业晚会,负责场地对接、节目筛选、物资采购,协调 20 人团队,控制预算在 1 万元以内,最终吸引 500 + 人参与,活动满意度达 90%”;
- 比如做兼职运营,别写 “运营小红书账号”,要写 “运营校园美食小红书账号,每周发布 3 篇原创推文,运用‘痛点文案 + 高清图片’技巧,3 个月涨粉 800+,带动校园周边 3 家商铺的客流量增长 20%”;
- 这些 “量化的成果” 能让 HR 清晰看到 “你能为公司创造什么价值”,比 “空泛的经历” 更有说服力。
中等生的 “软技能”(沟通、协作、应变、执行力)往往是学霸的短板,求职时要重点强化这些优势:
- 面试时多举 “软技能相关的案例”,比如 HR 问 “你怎么处理团队分歧”,可以说 “之前做小组项目时,队友对推广渠道有不同意见,我提议‘分别统计不同渠道的成本和效果’,最后根据数据选择了‘线上推文 + 线下摆摊’结合的方式,既解决了分歧,又提升了项目效果”;
- 求职时选择 “更看重软技能的岗位”,比如运营、市场、销售、行政等,避开 “只看重专业知识和绩点的科研、学术类岗位”,让自己的优势更能发挥作用。
宝子们!校园里 “成绩中等” 不代表 “求职会落后”,反而可能因为 “有更多时间实践、更懂团队协作、更能落地做事”,成为企业眼中的 “香饽饽”!别再因为 “绩点不如学霸” 而焦虑,从今天起,把时间花在 “练实战技能、攒项目经验、强化软技能” 上 —— 这些才是求职时真正的 “硬核资本”!
记住:企业招的不是 “最会考试的学生”,而是 “最能做事的员工”。只要你能证明 “你能帮公司解决问题、创造价值”,哪怕成绩中等,也能比学霸更吃香、更轻松拿到 offer!
发现沙发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