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作因缺安全感?别再拿焦虑当借口!你的“作”不是撒娇,是情感勒索!
“你要秒回我信息”
“不能和任何异性说话”
“必须每天说爱我”
当这些要求成为恋爱中的日常,你是否以为这只是缺乏安全感的小任性?
心理学研究发现,过度”作”的行为背后,往往隐藏着三个残酷真相:
一、你的“作”,本质上是一种控制欲的伪装
用”没有安全感”来合理化控制行为:
-
查手机、报行踪、干涉社交
-
用分手威胁对方妥协
-
要求对方时刻证明爱你
二、安全感缺失的根源,80%与现任无关
-
原生家庭创伤
父母关系不和、童年被忽视、经常被否定…这些未处理的创伤会在亲密关系中重演 -
过往情感阴影
被前任背叛、被冷暴力、付出没有回报…把对旧人的不信任投射到新人身上 -
自我价值感低下
潜意识觉得自己”不值得被爱”,所以需要不断验证对方的爱
三、“作”的最终结局:逼走爱你的人,吸引渣男
-
消耗真心人
真正在乎你的人会被你的反复试探伤透心,最终疲惫离开 -
吸引操控者
渣男会利用你的不安全感进一步控制你:”除了我没人受得了你” -
陷入恶性循环
每段关系都重复相同模式,最终验证”果然没有人会一直爱我”
四、如何打破“作-被弃-更作”的恶性循环?
-
把指向对方的手转向自己
问自己:”我为什么要通过折磨他来证明爱我?” -
建立安全感的三个来源
-
情感安全(学会独处,不把快乐寄托在他人身上)
-
物质安全(经济独立,有应对风险的能力)
-
社交安全(拥有多元社交圈,不过度依赖伴侣)
-
用直接沟通代替测试游戏
把”你为什么不回我消息?是不是不爱我了?”
换成:”我有时候会担心我们的关系,需要你的 reassurance”
THE END
发现沙发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