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不知道选实习还是考证?校园里做这3件事找答案
学姐说,她大三上学期特别拧巴——同宿舍的室友每天泡图书馆备考“教师资格证”,说“女生考个证稳定”;隔壁班的同学去了互联网公司做运营实习,晒出“项目周报”,说“实习经历才是求职硬通货”。她既怕“不考证以后没退路”,又怕“没实习简历没亮点”,结果先跟风报了考证班,学了2周觉得“不喜欢当老师,越学越痛苦”;又急着投实习,没准备好简历,投了10份全石沉大海,最后既没考到证,也没找到实习,还浪费了2个月时间。后来她在校园里做了“职业需求盘点、低成本试错、问过来人建议”3件事,才明白“自己的目标岗位更需要实习经历,考证只是锦上添花”,之后专注找实习,最后拿到了心仪的运营岗offer!
学姐强调:“实习和考证不是‘非此即彼’,而是‘看需求匹配’——有的岗位需要‘实习经历证明实战能力’(比如运营、产品、设计),有的岗位需要‘证书证明专业资质’(比如会计、法律、教师),还有的岗位两者都需要。在校园里不用急着二选一,先做对3件事,找到自己的核心需求,自然知道该往哪发力!”
第一件事:别“盲目跟风”——先做“职业需求盘点”,看“目标岗位更认实习还是考证”
很多人纠结“实习还是考证”,是因为“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岗位,也不知道岗位需要什么”,只能跟着别人做选择。其实第一步要做的,是“明确目标岗位”,再盘点“岗位更看重实习经历,还是证书”——就像买衣服要先看“自己穿什么码”,再看“衣服有没有这个码”,不然再好看的衣服也不适合你。
怎么“盘点职业需求”?学姐分享了3个“超简单方法”,新手也能快速上手:
- 方法1:“查招聘JD,看‘岗位要求里实习和证书的优先级’”——打开实习僧、BOSS直聘,搜你的“目标岗位”(比如“运营、会计、教师”),看10份JD里“实习经历”和“证书”的出现频率:① 运营岗JD:大多写“有校园运营/新媒体运营实习经历优先”,很少提“需要什么证书”——说明更认实习;② 会计岗JD:大多写“持有初级会计证书,有财务实习经历优先”——说明证书是“门槛”,实习是“加分项”;③ 教师岗JD:大多写“持有教师资格证,有教学实习经历优先”——说明证书是“必备”,实习能提升竞争力。学姐查了“运营岗JD”后发现,10份里有8份提“实习经历”,只有2份提“证书”,瞬间知道“实习更重要”;
- 方法2:“按‘岗位类型’分类,快速判断核心需求”——不用查太多JD,按“岗位类型”就能快速判断:① 「实战型岗位」(运营、产品、设计、销售):核心需求是“能做事、有成果”,实习经历能证明你“做过什么、会做什么”,比证书管用;② 「专业资质型岗位」(会计、法律、教师、医护):核心需求是“有专业资质、懂行业规范”,证书是“入门门槛”,没证连简历筛选都过不了,实习是“加分项”;③ 「通用型岗位」(行政、人事、文员):两者都不是“硬要求”,但“有实习经历(比如行政助理实习)”或“有技能证书(比如Office高级应用证书)”都能加分,看你更擅长哪个;
- 方法3:“问自己‘考证的目的’——是‘刚需’还是‘跟风’”——如果考证是“目标岗位的刚需”(比如做会计必须考初级会计证),那就要先考证;如果考证只是“跟风、怕没退路”(比如不知道做什么,就考教师资格证),那不如先找实习试错,避免“考了证用不上,浪费时间和钱”。学姐当初想考教师资格证,就是“怕没退路”,后来发现“自己根本不想当老师”,果断放弃,把时间花在找实习上。
第二件事:别“纠结到内耗”——用“校园低成本试错”,亲身体验“实习和考证哪个更适合自己”
很多人纠结“实习还是考证”,是因为“没亲身体验过,总觉得‘没选的那个更好’”——比如没实习过,觉得“实习能学很多东西”;没考证过,觉得“考证能给自己留退路”。其实在校园里,不用花太多时间和钱,就能“低成本试错”,亲身体验两者的“真实感受”,看自己更适合哪种节奏。
怎么“校园低成本试错”?学姐分享了2个“零成本试错方法”:
- 试错1:“用‘校园项目’模拟‘实习’,看自己‘喜不喜欢实战’”——如果想试“实习适不适合自己”,不用急着找校外实习,先做“校园项目”(比如社团活动策划、校园公众号运营、老师的调研项目),这些项目需要“主动解决问题、和人协作、出成果”,和实习的逻辑很像。比如:① 想试“运营实习”,就负责“校园公众号运营”,写推文、做活动、看数据;② 想试“行政实习”,就负责“社团资料整理、会议组织”。学姐试了“校园公众号运营”后,发现“自己喜欢‘从0到1做活动、看数据增长’的成就感”,确定“实习更适合自己”;
- 试错2:“用‘免费资源’试学‘考证内容’,看自己‘能不能坚持、喜不喜欢’”——如果想试“考证适不适合自己”,不用急着报班、买教材,先找“免费资源”试学1-2周:① 想考“初级会计证”,在B站看“初级会计免费网课”,学“会计基础”;② 想考“教师资格证”,在慕课看“教育学免费课程”,学“教育基础理论”。试学后问自己:“我能每天坚持学1小时吗?学这些内容觉得枯燥吗?考了证后真的想做相关工作吗?”如果“不能坚持、觉得枯燥”,那不如先找实习;如果“能坚持、觉得有兴趣”,那可以先考证。学姐试学了2周教师资格证内容,觉得“教育学理论很枯燥,根本学不进去”,果断放弃考证。
第三件事:别“闭门造车”——找“校园过来人请教”,听“真实经验”帮你做决定
很多人纠结“实习还是考证”,是因为“信息闭塞,不知道‘实习和考证的真实情况’”——比如以为“实习都是学核心技能”,其实很多实习是“打杂”;以为“考了证就能找到工作”,其实很多证书“考的人多,没竞争力”。找“有经验的过来人”请教,能帮你“打破信息差”,了解两者的“真实情况”,避免“踩坑”。
在校园里找“哪些过来人请教”?学姐推荐了3类“靠谱请教对象”:
- 请教1:“目标岗位的学长学姐——听‘他们是怎么选的’”——比如想做“运营岗”,就找“正在做运营实习或已经入职运营岗的学长学姐”,问他们:“你当初是先找实习还是先考证?目标岗位更看重什么?如果再选一次,你会怎么选?”;想做“会计岗”,就找“考了初级会计证、有财务实习经历的学长学姐”,问他们:“证书是必须的吗?实习对找工作帮助大吗?”。学姐找了“运营岗的学姐”请教,学姐说:“运营岗更看重‘实习经历里的具体成果’,没实习的话,简历很难过筛选,证书只是锦上添花”,更坚定了她找实习的决心;
- 请教2:“专业课老师/职业规划老师——听‘行业视角的建议’”——老师见多识广,了解“不同岗位的行业趋势、招聘偏好”,能给你“更客观的建议”。比如:① 想做“技术岗(比如程序员)”,老师会说“先练编程技能,找技术实习,比考‘计算机二级证’管用”;② 想做“法律岗”,老师会说“必须先过法考,这是入门门槛,实习可以等过了法考再找”。学姐找职业规划老师请教,老师说:“你的目标是运营岗,这类岗位更看重实战能力,建议先找实习,积累项目经历,证书可以等入职后再考‘相关技能证书(比如新媒体运营师)’”;
- 请教3:“实习过+考证过的同学——听‘两者的真实对比’”——找“既实习过,又考证过的同学”,问他们:“实习和考证,你觉得哪个更累?哪个更有成就感?哪个对你找工作帮助更大?”。比如有同学说:“实习需要‘和人沟通、适应职场节奏’,累但能学很多实战技能;考证需要‘长时间久坐、重复记忆’,累但能给自己留个资质。如果你的目标岗位需要实战,选实习;如果需要资质,选考证”。
宝子们!别再在“实习和考证”之间纠结内耗啦!先做“职业需求盘点”,看目标岗位更认哪个;再用“校园低成本试错”,亲身体验哪个更适合自己;最后找“过来人请教”,打破信息差。做好这3件事,你会发现“该选实习还是考证”的答案,其实早就藏在自己的需求里!记住,最可怕的不是“选错题”,而是“纠结到没行动,最后两者都错过”——不管选哪个,只要朝着目标发力,都比原地纠结强!
最后想问宝子们:你现在更倾向于实习还是考证?或者你已经通过什么方法找到答案了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,咱们一起摆脱纠结,精准发力!
THE END
发现沙发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