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觉得 “HR 哪能看出经历真假,随便写写就行”,但资深 HR 早就总结出了 “辨假技巧”—— 毕竟他们每年要筛几千份简历,哪些是 “真做事”,哪些是 “凑数吹牛”,看几行字就知道!而 HR 执着于 “真实性”,根本原因是 3 点:
- 怕招到 “眼高手低的空架子”:如果简历上写 “牵头校园推广项目”,面试时连 “怎么找合作方、怎么统计效果” 都说不清楚,说明你根本没做过,招进来也没法落地干活;
- 怕招到 “不诚信的人”:经历造假本质是 “诚信问题”,HR 会想 “连校园经历都要编,以后工作中会不会造假数据、谎报成果”?企业宁愿招 “经历少但真实” 的人,也不招 “经历多却虚假” 的人;
- 真实经历才能看出 “你的真实能力”:HR 看校园经历,不是看 “你做过什么高大上的事”,而是看 “你在事里遇到了什么问题、怎么解决的、有什么思考”—— 这些细节只有真实经历过的人才能说清楚,也只有这些细节能体现你的 “执行力、解决问题能力”。
之前有个 HR 朋友说,她曾面试过一个应届生,简历上写了 “运营校园公众号,涨粉 5000+”,结果追问 “怎么涨粉的?用了哪些渠道?单篇最高阅读量多少?” 时,对方支支吾吾说 “忘了,是团队一起做的”—— 显然是凑数经历,最后直接淘汰。而另一个应届生,只写了 “运营班级公众号,3 个月涨粉 200+(覆盖全班 80% 同学),推送‘期末复习攻略’单篇阅读 180+,帮 10 + 同学解决复习难点”,虽然数据不亮眼,但细节具体,面试时还能拿出当时的推文截图,最后顺利拿到 offer—— 这就是真实经历的力量!
很多人明明有真实校园经历,却偏偏要写 “凑数经历”,结果反而拉低简历档次!这 3 类经历最容易被 HR 判定为 “凑数”,再缺也别写:
这类经历的典型特点是 “只说‘参与过’,不说‘做了什么’”,HR 看了只会想 “你是去凑人数的,还是去干活的?” 比如写 “参与校园义卖活动”,不如写 “负责校园义卖活动的物资管理,统计 300 + 件义卖商品,制定‘分类定价 + 标签登记’表,减少商品损耗率 15%,最后协助团队完成 8000 元义卖收入”—— 有角色、有具体行动,才是真实经历该有的样子。
很多人会在简历上写 “通过 XX 经历,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、沟通能力”,但 HR 根本不看这种 “自夸式空话”!能力不是 “说出来的”,是 “通过经历细节体现出来的”。比如想体现 “沟通能力”,别写空话,要写 “在校园讲座筹备中,负责对接 5 位讲师,协调时间、确认行程、传递讲座需求,期间解决 2 次讲师时间冲突问题(调整讲座顺序 + 线上直播备选方案),最终所有讲师均按时到场,讲座顺利举行”—— 通过 “对接讲师、解决时间冲突” 的细节,沟通能力自然体现,比空话有说服力 10 倍!
很多人想让经历 “看起来厉害”,故意夸大事实,比如大一新生写 “带领 100 人团队”(实际上社团总共才 50 人),普通社员写 “为社团拉到 10 万元赞助”(实际上是学长拉的)—— 这种吹牛经历一面试就露馅!不如写真实的小经历:“作为社团干事,协助学长对接 2 家本地商家,争取到价值 500 元的活动物资赞助(奶茶 + 小礼品),用于社团招新活动,吸引 30 + 人报名”—— 虽然金额小,但真实具体,HR 反而更认可。
其实不用 “高大上的经历”,哪怕是 “整理班级档案”“帮老师改作业” 这种小事,只要按 “3 个真实细节” 写,就能变成 HR 喜欢的经历:
很多人写经历时习惯用 “我们团队做了 XX”,但 HR 想知道 “你做了什么”,所以一定要明确 “你的角色”:是 “负责人”“执行者”“协调者” 还是 “数据统计员”?
比如 “小组作业”,别写 “我们小组完成了 XX 报告”,要写 “在《市场营销》小组作业中,我负责‘用户调研’环节,具体承担问卷设计、校园发放、数据统计工作”;
比如 “社团工作”,别写 “社团组织了 XX 活动”,要写 “作为社团活动部干事,我负责 XX 活动的现场签到与秩序维护,提前制作电子签到表,减少签到时间 30%”。
真实经历肯定会遇到问题,写清 “问题 + 解决方法”,能让 HR 看到你的 “真实能力”:
- 比如 “组织班级聚餐”:别写 “成功组织班级聚餐,大家很满意”,要写 “组织班级聚餐时,遇到‘20 人想吃辣,10 人不吃辣’的口味分歧,我协调餐厅提供‘鸳鸯锅 + 辣 / 不辣分开备菜’方案,同时提前统计过敏食材,最终聚餐满意度达 90%”;
- 比如 “整理课程资料”:别写 “帮老师整理课程资料”,要写 “帮老师整理《管理学》课程资料时,发现资料分类混乱(按时间排,不按章节),我重新按‘章节 + 知识点’分类,制作目录索引,让同学查找资料效率提升 50%,老师后续一直沿用这个分类方式”。
很多人觉得 “成果小不好意思写”,但 HR 更看重 “你有没有把小事做好”:
- 帮老师改作业:可以写 “帮老师批改 40 份《英语作业》,按‘语法错误、单词拼写、作文结构’分类标注,统计出‘80% 同学存在时态错误’,反馈给老师用于课堂重点讲解”;
- 做班级公众号:可以写 “运营班级公众号,每月推送 2 篇‘班级活动回顾 + 学习干货’,单篇阅读量 50+(覆盖班级 60% 同学),收到 15 + 同学的‘干货有用’反馈,增强班级凝聚力”。
这些 “小而真实” 的成果,比 “编造的大成果” 更能让 HR 觉得 “你踏实靠谱,能把小事做好”—— 而企业招应届生,最看重的就是 “能不能把基础工作做好”!
宝子们!别再为了 “凑经历数量” 浪费时间,也别觉得 “没高大上经历就没竞争力”——85% 的 HR 早就说了,他们更爱 “真实具体的小经历”!与其在简历上堆 10 条 “凑数经历”,不如花时间梳理 1-2 条真实校园经历,写清 “你的角色、遇到的问题、解决方法、真实成果”。
记住:求职不是 “比谁的经历更花哨”,而是 “比谁的经历更真实、更能体现能力”。当你用真实经历打动 HR 时,你会发现,原来不用吹牛、不用凑数,也能轻松拿到 offer!现在就去翻一翻你的校园经历,找出那些 “真实做过的小事”,按今天说的方法写进简历 —— 你的靠谱,HR 一定能看到!
发现沙发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