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姐说,她在学校是“标准的乖学生”——老师布置的作业按时完成,班委通知的活动积极参加,从不用老师操心,可刚入职做行政岗时,这套“被动模式”彻底失灵了。领导只给她安排了“整理资料、打印文件”的基础工作,她就每天只做这些,从没想过“能不能多学一点、能不能帮领导分担更多”;看到同事在做“会议纪要、活动策划”等有成长的工作,她也不敢主动说“我想试试”,怕“自己做不好被批评”。结果入职3个月,同期同事已经能独立做活动策划,她却还在做“打杂”工作,甚至被领导私下说“‘缺乏主动性,成长太慢’”。后来学姐狠下心改变,主动跟领导提需求、找机会,半年后就成了能独当一面的行政骨干,还拿到了季度优秀员工!
学姐强调:“校园和职场的成长逻辑完全不同——校园是‘被安排式成长’,老师帮你规划好学习内容、进度;职场是‘自主式成长’,没人会为你的进步负责,你想要的机会、技能、资源,都要靠自己主动争取。想从‘被动等待’变成‘主动成长’,必须先改4个核心思维,不然再努力也难突破!”
在学校,你只需要“接好老师布置的作业”,就能拿到不错的成绩;但在职场,“只做领导安排的基础任务”,永远只能停留在“打杂层”——比如领导让你“整理资料”,你就只整理资料,却没想过“‘能不能把资料分类优化,让领导查起来更方便’”;领导让你“打印文件”,你就只打印文件,却没想过“‘能不能把文件按重要性排序,附上简单的内容摘要’”。职场里“主动找事做”不是“多管闲事”,而是“给团队创造额外价值”,只有先“增值”,才能被领导看见你的潜力。
怎么从“等任务”转到“找事做”?学姐分享了2个“新手易上手方法”:
- ① 从“优化手头工作”开始,把“基础任务”做出“额外价值”——比如你负责“整理会议纪要”,别只“记流水账”,可以:① 按“‘决议事项+责任人+截止时间’”分类整理,方便后续跟进;② 把“会议里提到的待办事项”单独列成表格,发给参会人员;③ 每周汇总一次“待办事项完成情况”,发给领导。学姐就是这么做的,原本只是“基础记录”的工作,被她做成了“协助团队跟进进度的工具”,领导很快就注意到她;
- ② 主动“问领导‘还有什么可以帮忙的’”,找“有成长的额外任务”——比如领导让你完成“资料整理”后,你可以主动问:“‘领导,资料我整理完了,您看还有什么其他工作需要我帮忙吗?比如会议前期的准备、活动通知的发送,我都可以试试’”;如果领导说“‘那你帮我做一下下周活动的通知吧’”,你就抓住机会,不仅要“发通知”,还要“‘统计报名人数、提醒未报名的同事、整理报名名单发给领导’”,把小事做完整,让领导觉得“你靠谱、愿意做事”。
在学校,你可能习惯“‘把知识点学扎实了再做题’”,怕“‘没学好就做题会出错’”;但在职场,“机会不会等你‘能力完美了再出现’”——比如有个“用户调研项目”,你没做过,但你想尝试,别觉得“‘我没经验,做不好,还是别争取了’”,要知道“‘职场里没人是一开始就会的,大多数人都是边做边学’”。你不主动争取,这个能让你成长的机会就会被别人抢走;你争取了,就算一开始做得不完美,也能在过程中补能力,比“等能力够了”进步快10倍。
怎么从“怕出错”转到“敢争取”?学姐教了2个“降低试错成本的技巧”:
- ① 争取时“主动提‘需要的支持’”,别“硬扛”——比如你想争取“用户调研项目”,可以跟领导说:“‘领导,我之前没做过用户调研,但我很想尝试,也查了一些调研方法的资料。如果您给我这个机会,我想在过程中多跟您请教,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跟您沟通,也希望能有同事帮我看看调研问卷的设计,这样能少走弯路’”;领导看到你“有准备、懂求助”,会更愿意给你机会;
- ② 做之前“先做‘小范围测试’”,降低出错风险——比如你设计好“用户调研问卷”后,别直接发出去,可以先找“3-5个同事试填”,问他们:“‘您觉得这个问卷的问题清晰吗?有没有不好理解的地方?大概需要多久填完?’”根据同事的反馈修改问卷,再正式发送;这样既能减少“问卷设计不合理”的问题,又能让你在过程中学习“‘怎么设计用户喜欢的问卷’”,就算最后结果没那么完美,领导也会认可你的“认真和努力”。
在学校,你遇到“‘教材没发、课程听不懂’”,可能会等“‘老师发现后解决’”;但在职场,“你不说,没人会知道你需要什么资源、需要什么支持”——比如你负责“推文写作”,需要“‘用户阅读数据’”来优化内容,但你没权限看数据,别“‘等领导主动给你权限’”,要主动说:“‘领导,我最近在写推文时,发现如果能看到用户的阅读数据、点赞评论数据,就能更精准地调整内容方向,比如用户喜欢看什么主题的推文,我就多写这类。您看能不能给我开通一下数据查看权限,或者每周把数据发给我一次?’”;再比如你想学习“‘活动策划’”,别“‘等领导安排培训’”,可以主动问:“‘领导,我想多学习活动策划方面的知识,您有没有推荐的资料或课程?如果团队有活动策划的工作,也希望能让我参与,哪怕是帮忙做前期准备,我也能多学一点’”。
怎么“主动提需求”又不显得“麻烦”?学姐分享了2个“沟通技巧”:
- ① 提需求时“说清‘为什么需要’+‘能带来什么价值’”,别只说“‘我想要’”——比如你想申请“数据查看权限”,别说“‘领导,我想要看数据权限’”,要说“‘领导,我想申请查看推文数据的权限,因为有了数据,我能更清楚用户喜欢什么内容,优化后的推文阅读量和互动率可能会提升,能更好地帮团队达成用户增长目标’”;领导看到“你的需求能给团队带来价值”,会更愿意满足你;
- ② 提需求时“给‘备选方案’”,别让领导“为难”——比如你想参加“活动策划培训”,但公司暂时没有相关培训,你可以说:“‘领导,我想学习活动策划,如果公司暂时没有培训,我能不能自己找线上课程学习,学完后把学到的方法整理成笔记,分享给团队里有需要的同事?这样既能提升我自己,也能帮到大家’”;给领导“备选方案”,会让他觉得你“懂事、会替团队考虑”,就算不能满足你的第一个需求,也会想办法帮你。
在学校,你做完作业交给老师,只需要“等老师批改反馈”;但在职场,“做完任务不代表结束”——比如你负责“活动通知”,发完通知就不管了,却没发现“‘有10个同事没收到通知’”;或者你做完“用户调研”,提交报告后就没下文了,却没跟进“‘报告里的建议有没有被采纳,后续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’”。职场里“主动复盘+跟进”,不仅能“及时发现问题、修正错误”,还能“让领导看到你的责任心和成长意识”,比“等反馈”更能加速你的进步。
怎么“主动复盘+跟进”?学姐教了2个“实用方法”:
- ① 任务完成后“主动做‘复盘笔记’”,总结“做得好的+需要改进的”——比如你完成“活动通知”后,复盘:① 做得好的:“‘提前整理了同事的联系方式,通知发送很顺利’”;② 需要改进的:“‘有10个同事没收到通知,因为他们的联系方式是旧的,下次发通知前要先更新联系方式列表’”;③ 下次计划:“‘下次发通知后,隔1小时查看未读人数,给未读的同事发私信提醒’”。把复盘笔记发给领导,领导会觉得“你善于总结、能从错误中成长”;
- ② 重要任务完成后“主动跟进‘结果和反馈’”,别“交了就忘”——比如你提交“用户调研报告”后,过1周可以主动问领导:“‘领导,上次提交的用户调研报告您看了吗?报告里的建议有没有需要调整的地方?后续如果有基于调研的项目,我也希望能参与,帮着推进’”;如果领导说“‘报告里的几个建议不错,下周会开会讨论,你也来参加吧’”,你就抓住机会,在会上认真听大家的讨论,记录需要跟进的事项,会后主动承担“‘整理会议决议、跟进建议落地’”的工作,让领导看到你的“主动性和责任心”。
宝子们!从“校园被动接受”到“职场主动争取”,不是“要你变得‘功利’”,而是“要你对自己的成长负责”——职场里没有“天上掉下来的机会”,也没有“自动找上门的资源”,你不主动,就只能停在原地;你主动一步,就能抓住让你成长的机会,比别人快一步实现突破!记住,职场里“最可怕的不是‘没能力’,而是‘有潜力却不敢主动争取’”——从今天开始,试着主动找事做、主动争取机会、主动提需求,你会发现,自己的职场路会越走越宽!
最后想问宝子们:你刚入职时有没有“被动等待”的经历?或者你已经开始“主动争取”机会了吗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,咱们一起从“被动接受”变成“职场主动派”!
发现沙发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