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楼停电没法上课,我趁机整理校园经历:为求职做准备
先说说那个在楼梯间整理经历的同学吧。她是学市场营销的,之前总觉得 “自己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经历”,简历上的实践栏一直空着大半。那天教学楼停电,课没法上,她突然想到:“不如趁这个时间,把这两年在校园里做过的事都捋一捋,说不定能挖出点素材。” 于是她坐在台阶上,从大一开始回忆:大一加入了校园新媒体社团,负责写过几篇活动推文;大二组队参加了 “校园电商策划赛”,虽然没拿奖,但做过市场调研和方案设计;大三帮老师整理过 “品牌营销案例” 的资料,还在课余时间运营过自己的小红书账号,分享过校园周边的探店笔记。
一开始她只是随便写写,可越写越发现:原来自己不是 “没经历”,而是 “没把经历当回事”。比如社团里写推文,她之前只记得 “写过”,却忘了 “有一篇推文阅读量破了 3000,还帮社团涨了 100 多粉”;电商策划赛虽然没获奖,但她们团队 “调研了 200 多个学生的消费习惯,整理出了 3 个校园电商的核心需求”;就连帮老师整理案例,也让她 “熟悉了 10 多个知名品牌的营销逻辑,还练会了案例分析的方法”。她把这些细节一条条记下来,标注上 “能体现的能力”—— 写推文对应 “文案创作 + 数据分析”,策划赛对应 “市场调研 + 团队协作”,整理案例对应 “行业认知 + 资料整合”。等她整理完,原本空泛的 “经历库” 突然变得饱满,连她自己都惊讶:“原来我做过这么多能写进简历的事!”
其实很多同学都和她一样,不是 “没经历”,而是 “没时间梳理”。平时忙着上课、赶作业、参加活动,很少有整块时间停下来,把零散的校园经历 “串联成有价值的求职素材”。而像 “教学楼停电” 这样的意外,反而成了 “被迫放慢节奏” 的机会 —— 没有课堂任务的压力,没有其他事情的干扰,正好能静下心来,把那些 “被忽略的小事” 重新捡起、打磨。
就像有个学行政的同学,之前总觉得 “自己做的都是杂事”:帮班级统计过奖学金申请材料,在社团里负责过活动签到,还帮老师打印、整理过课程资料。直到有次图书馆闭馆,她在宿舍没事干,开始梳理这些经历,才发现:统计奖学金材料时,她 “制定了分类表格,核对了 50 多份资料,零差错完成”,这体现了 “细致 + 执行力”;负责活动签到时,她 “设计了电子签到表,比纸质签到节省了 20 分钟,还方便后续统计”,这体现了 “效率意识 + 解决问题能力”;整理课程资料时,她 “按章节和重点做了标注,方便同学复习,还被老师当作范本”,这体现了 “服务意识 + 细节把控”。这些原本被她看作 “杂活” 的经历,经过梳理后,都变成了简历上的 “亮点”,后来她面试行政岗时,靠这些 “小而具体” 的经历,成功打动了 HR。
可能有人会说:“不就是整理个经历吗?什么时候不能做,非要在停电的时候?” 可只有经历过求职的人才知道,“时间从来不是‘等出来’的,而是‘挤出来’的”。平时上课、赶作业、参加活动,时间被分割得七零八落,很难有完整的时间梳理经历;而像停电、停课这样的 “意外空白”,虽然突然,却正好能用来做这些 “需要静下心来做的事”。更重要的是,这种 “在意外中抓住机会” 的意识,本身就是职场里很重要的能力 —— 职场中不会永远一帆风顺,总会遇到 “计划被打乱” 的情况,而能在意外中找到 “可利用的价值”,能快速调整状态、把事情推进下去的人,往往更受企业欢迎。
那个在楼梯间整理经历的同学,后来把梳理好的素材写进了简历,还针对不同岗位做了调整:投运营岗时,重点写推文创作和账号运营的经历;投市场岗时,突出电商策划赛的调研和方案设计;投行政岗时,强调资料整理和活动执行的细节。秋招时,她拿到了 3 家公司的面试邀请,其中一家公司的 HR 说:“你的经历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项目,但每个经历都写得很具体,能看出你很用心,也很懂怎么把经历和岗位需求结合起来。”
宝子们,如果你也总觉得 “自己没经历、简历空”,不妨试试在 “意外的空白时间” 里梳理校园经历:比如课被取消时、图书馆闭馆时、排队等车时,拿出手机或笔记本,从大一开始回忆:你做过哪些小组作业?在社团里负责过什么事?帮老师或同学做过哪些力所能及的工作?有没有参加过什么竞赛、活动,哪怕只是 “打酱油”?把这些事一条条记下来,再标注上 “你做了什么具体动作”“带来了什么结果”“能体现什么能力”。
你会发现,那些你以为 “没价值” 的小事,其实都是求职时的 “宝藏素材”;那些你以为 “浪费掉” 的意外时间,其实都是 “为求职攒优势” 的机会。求职从来不是 “靠运气”,而是 “靠平时的积累和用心”—— 你在停电时整理的每一条经历,你在空白时间里做的每一点准备,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,帮你离理想的工作更近一步。
下次再遇到 “教学楼停电没法上课” 这样的意外,别再抱怨或浪费时间,不如趁机整理整理校园经历。或许就在这个看似 “被迫空闲” 的时刻,你会突然发现:原来自己早已在校园里,攒下了这么多能打动 HR 的 “求职资本”!
THE END
发现沙发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