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长说,他大一时也和大家一样,觉得“创业是大佬的事”,直到一次帮社团设计招新海报,有同学问“能不能帮我做个定制笔记本”,他试着做了10本,没想到很快卖光,还赚了200块。这次小尝试让他发现:“校园里藏着很多‘小需求’——定制文创、考研资料共享、宿舍好物代买,只要能满足这些需求,就能做成小生意!”后来他从“定制校园文创”起步,利用课余时间设计产品、对接厂家、在校园摆摊,大三时月盈利稳定在5000+,毕业直接注册公司,开了自己的文创工作室,还招了2个学弟学妹当员工!
学长强调:“校园创业不是‘要投很多钱、要做多大规模’,而是‘低成本试错、快速验证需求’——用几百块启动资金,从‘小需求’入手,边做边调整,既能赚零花钱,又能练运营、销售、沟通能力,比盲目找实习更能攒‘老板思维’。毕业时不管是把生意做大,还是找工作,都比别人更有竞争力!”
很多人想创业,却总纠结“做什么项目”,想的都是“高大上的互联网项目”,却忽略了“校园里的小需求”——这些需求贴近学生生活、验证成本低、容易落地,比如“考研资料打印装订”“校园文创定制”“宿舍零食团购”,反而更容易成功。
怎么找到“校园里能赚钱的小需求”?学长分享了3个“亲测有效”的方法:
- 方法1:“观察‘身边人的抱怨’,抱怨里藏着需求”——比如:① 同学抱怨“考研资料找不全、打印贵”——需求:“考研资料整合+低价打印装订”;② 同学抱怨“宿舍买东西太重,快递站太远”——需求:“宿舍好物代买+送货到楼下”;③ 同学抱怨“毕业季行李太多,寄快递贵”——需求:“毕业行李代收+低价寄快递”。学长就是听到“大家抱怨‘校园周边文创没特色、质量差’”,才做了“定制校园文创”项目;
- 方法2:“逛‘校园社群/摆摊区’,看‘别人在卖什么、缺什么’”——比如逛校园摆摊区,发现“很多人卖零食、饰品,但没人卖‘定制班级文化衫’”;逛考研群,发现“很多人卖资料,但没人‘按专业整理资料+答疑’”。找到“别人没做或没做好的领域”,就是你的机会。学长逛校园摆摊区时,发现“卖文创的少,且都是普通校徽款”,就做了“校园地标插画款文创”,一下子差异化竞争;
- 方法3:“做‘小成本测试’,验证需求是否真实”——别一开始就投入大笔钱,用“最小成本”测试。比如想做“考研资料整合”,先在考研群里发“我整理了XX专业的考研资料,10元一份,需要的私”,看有多少人咨询;想做“校园文创”,先设计2-3款帆布袋图案,发朋友圈问“有人想要吗?50元2个”,看订单量。学长当初就先设计了3款笔记本,印了20本,3天卖光,才确定“这个需求是真实的”。
很多人觉得“创业需要很多钱”,其实校园创业“几百块就能起步”——产品可以找厂家小批量定制,供应链可以对接校园周边商家,销售可以靠朋友圈、校园摆摊,不用租店面、不用雇员工,低成本试错,就算失败也没什么损失。
学长用“500块启动资金”做校园文创,分享“低成本起步”的3个关键:
- 关键1:“找‘小批量定制厂家’,降低产品成本”——比如做文创,别找大厂(起订量高、价格贵),找“小厂或淘宝店”,起订量50-100件就能做,单价还低。学长找的淘宝小厂,50本笔记本起订,单价8元,卖25元一本,利润空间大;做文化衫,找校园周边印刷厂,30件起订,单价20元,卖45元一件,还能赚差价;
- 关键2:“用‘校园资源’当‘供应链/仓库’,省成本”——比如做“考研资料打印”,不用自己买打印机,对接校园打印店,谈“批量打印低价”,赚差价;做“代买”,不用自己囤货,对接校园超市,“同学下单后,你去超市买,送货上门”,赚服务费;学长做文创时,把“仓库”设在自己宿舍,不用租仓库,省了一大笔钱;
- 关键3:“靠‘校园私域+摆摊’销售,零营销成本”——比如建“校园文创群”,在朋友圈、班级群、社团群发产品图;每周去校园摆摊区摆摊,现场展示产品;还可以和“班级、社团”合作,做“定制班级文创、社团活动周边”。学长靠“朋友圈+摆摊”,第一个月就卖了50件文创,赚了1000+。
很多人校园创业“做不长久”,是因为“只卖产品,没差异化,没服务”——比如大家都卖零食,你也卖零食,没特色;同学买了你的东西,有问题找不到你,自然不会复购。要想做长久,必须“靠差异化吸引客户,靠服务留住客户”。
学长做校园文创,靠“差异化+服务”实现“复购率50%”,分享2个技巧:
- 技巧1:“做‘差异化产品’,别人没有的你有”——比如做校园文创,别人做“校徽款”,你做“校园地标插画款”(比如图书馆、教学楼插画);别人做“通用款”,你做“定制款”(比如定制班级名称、毕业年份、个人名字)。学长还推出“‘文创+服务’套餐”:买文创满100元,送“校园拍照打卡攻略”,吸引了很多同学购买;
- 技巧2:“做‘超预期服务’,让同学愿意推荐”——比如:① 同学买文创,送“小赠品”(比如定制书签、校园贴纸);② 同学有定制需求,24小时内回复,尽快出设计图;③ 同学收到产品不满意,无条件退换。学长有个同学买了定制笔记本,觉得“名字印歪了”,他马上重新做了一本,还多送了一个帆布袋,这个同学后来推荐了10个朋友来买。
很多人校园创业“一个人做,又累又没效率”,其实找“1-2个互补队友”,分工合作,能轻松很多——比如有人懂设计,有人懂销售,有人懂财务,各司其职,比一个人“又做设计又做销售又管钱”强10倍。
怎么找“互补队友”?学长分享了2个“靠谱方法”:
- 方法1:“从‘熟人圈’找,优先选‘有共同目标+不同优势’的人”——比如学长找了“懂设计的室友(负责产品设计)+ 擅长沟通的同班同学(负责销售和对接客户)”,自己负责“供应链和财务”,三个人分工明确,效率翻倍;
- 方法2:“用‘项目吸引力’找,在校园创业群、社团群发帖”——比如发帖:“现有校园文创项目,已盈利,缺‘擅长新媒体运营(负责做小红书/抖音宣传)’的队友,一起赚钱,有意者私聊!”。很多想创业的同学愿意加入有潜力的项目,关键是把“项目现状、能获得的收益”说清楚。
如果校园创业做得好,毕业前可以“把小生意做大”——比如从“校园文创”拓展到“周边高校文创”,从“线下销售”拓展到“线上电商”,从“个人小生意”注册成“公司”,毕业直接当老板,不用找工作。
学长毕业前“把校园文创做大”的3个动作:
- 动作1:“拓展‘校外高校市场’,增加客户群体”——和周边高校的“创业社团、学生会”合作,让他们代理销售自己的文创,给提成;还在周边高校摆摊、建社群,扩大客户范围,销量比之前翻了3倍;
- 动作2:“开通‘线上店铺’,突破校园限制”——在淘宝、拼多多开“校园文创店”,针对全国有“校园文创需求”的学生,销量进一步提升;还开通了小红书、抖音账号,分享“校园文创设计故事”,吸引了很多粉丝;
- 动作3:“注册‘个体工商户/小公司’,规范经营”——毕业前,学长注册了“个体工商户”,对接了更大的厂家,降低了产品成本;还招了2个学弟学妹当兼职员工,负责线上客服和线下销售,自己从“执行者”变成“管理者”,毕业直接当老板。
宝子们,别再抱怨“就业难”了——与其被动找工作,不如主动在校园里“小成本创业”,既能赚零花钱,又能练能力、攒经验,就算最后不把生意做大,这些“创业经历”写进简历,也比“普通实习”更让HR心动!记住,校园创业不是“遥不可及的梦”,从“身边的小需求”入手,几百块就能起步,毕业说不定你也能直接当老板!
最后想问宝子们:你在校园里发现过什么“能创业的小需求”?或者你有没有“校园创业”的想法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,咱们一起靠自己创造就业机会!
发现沙发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