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
企业数据:会把校园经历 “讲故事” 的应届生,更受青睐!别再干巴巴列经历,这样说让 HR 记住你!




先搞懂:HR 为什么爱听 “经历故事”?不是闲聊天,是要 “看见真实的你”!


很多人觉得 “面试就是说清楚做过什么,哪用得着讲故事”,但企业招聘负责人却说:“干巴巴的经历是‘履历表’,会讲故事的经历才是‘个人名片’!” 为啥故事这么重要?因为 3 个核心原因:


  • 故事能体现 “你的思考和能力”:列经历只能说 “你做了 XX”,但讲故事能说清 “你为什么这么做、遇到问题怎么解决、做完有什么反思”—— 比如 “组织校园义卖”,列经历是 “负责义卖宣传”,讲故事是 “发现之前义卖宣传没人看,我先做了 100 份学生问卷,发现大家更关注‘义卖所得用途’,于是调整宣传重点,突出‘收入捐给乡村小学’,最后报名人数翻了一倍”,HR 能从故事里看到你的 “用户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”;
  • 故事能让 HR“产生共鸣、记住你”:每天面试几十人,HR 早就对 “我做过 XX 项目” 的表述麻木了,但一个有细节、有转折的故事,能让你从 “候选人列表” 里跳出来 —— 比如 “帮老师整理科研数据,一开始用 Excel 手动算,算错 3 次,后来自学了数据透视表,不仅没再出错,还帮老师节省了 2 天时间”,这样的小故事,HR 听完会记住 “这个同学爱学习、能解决问题”;
  • 故事能验证 “经历的真实性”:编经历容易,但编一个有细节、有转折的故事很难 —— 比如假经历只会说 “我运营公众号涨粉 5000+”,真经历会讲 “一开始只会发推文,涨粉很慢,后来发现同学喜欢‘校园干货’,就每周做 1 期‘选课攻略’,还和 3 个校园 KOL 互推,3 个月涨粉 800+,虽然不多,但每一步都有方法”,细节越具体,HR 越相信你的经历是真的。


之前有个互联网公司 HR 分享:“去年招运营岗,两个应届生都有‘校园公众号运营’经历,A 只说‘运营公众号涨粉 800+’,B 却讲了‘怎么从 0 开始做账号,怎么试错调整内容,怎么和 KOL 合作’的故事,最后我们选了 B—— 不是因为 B 涨粉多,而是因为从故事里看到了她的‘运营思维和执行力’。”


别踩坑!3 类 “烂大街经历表述”,再用 HR 就烦了!


很多人不是不会讲故事,而是习惯了 “流水账式表述”,把好经历讲得索然无味!这 3 类表述最让 HR 反感,赶紧换掉:


1. “只说结果,不说过程”—— 比如 “我运营公众号涨粉 800+”


只说结果,HR 会想 “是你厉害,还是团队厉害?是靠运气,还是靠方法?” 比如 “涨粉 800+”,不如改成故事:“我从零开始运营校园公众号,一开始发‘校园日常’,1 个月只涨粉 50+,后来我采访了 10 个学长学姐,做了‘考研备考攻略’系列推文,还在 3 个班级群做了分享,3 个月涨粉 800+,其中‘英语备考技巧’那篇推文,阅读量破 2000,还被其他校园号转载了”—— 有试错、有方法、有细节,才是好故事!


2. “只说自己,不说团队 / 问题”—— 比如 “我负责校园义卖的宣传工作”


职场里几乎所有工作都需要协作,只说自己,HR 会觉得 “你可能不懂团队配合”;没提问题,HR 会觉得 “你可能没遇到过真正的挑战”。比如 “负责宣传工作”,不如改成:“我和 2 个同学一起负责校园义卖宣传,一开始我们只发了公众号推文,报名人数很少,后来我们分工:一个人去各班级找班长帮忙转发,我设计了‘义卖商品预告海报’贴在宿舍楼下,另一个人联系校园广播台做宣传,最后报名人数比预期多了 30%,我们还总结了‘多渠道配合’的宣传方法,下次再做就有经验了”—— 有团队、有问题、有解决方法,故事更真实!


3. “只说优点,不说反思”—— 比如 “我组织的校园讲座很成功”


没人能把事情做得完美,只说优点,HR 会觉得 “你可能不懂得复盘成长”。比如 “讲座很成功”,不如改成:“我组织了一场‘职场技能讲座’,邀请了 3 位企业 HR,一开始担心没人来,就提前 1 周在 5 个专业群做预热,还设置了‘提问抽奖’环节,最后来了 150 + 人,讲座结束后,有同学说‘希望增加简历修改的内容’,我把这个反馈记了下来,下次再组织类似活动,会提前做问卷收集需求,让内容更贴合大家的需要”—— 有成果、有反思、有成长,HR 会觉得 “你是个能持续进步的人”!


超实用!“校园经历讲故事” 公式,直接套用不翻车!


不管是 “小组作业、社团活动、勤工助学”,都能用这个 “STAR + 反思” 公式,把经历变成故事,记好这个模板:
S(场景)→ T(任务)→ A(行动:遇到的问题 + 你的方法)→ R(结果)→ 反思(收获 / 改进点)


1. 小组作业示例:


“去年做《市场营销》小组作业,我们要做‘校园奶茶店运营方案’(S),我负责数据调研部分,需要收集 200 份学生问卷(T)。一开始我在宿舍楼下发问卷,1 天只收集了 30 份,后来我发现同学们上课前会在教学楼门口停留,就和组员分工:早八、晚六在教学楼门口发,还在问卷末尾加了‘填问卷抽奶茶’的福利,3 天就收集够了 200 份(A)。最后我们根据调研数据,提出了‘增加低糖奶茶、延长晚自习后营业时间’的建议,小组作业还拿了班级最高分(R)。通过这件事我发现,做调研不能只靠‘等’,要找对用户聚集的场景,还要有小激励提升参与度,下次再做调研,我会先做小范围测试,找到最高效的方法(反思)。”


2. 社团活动示例:


“我在社团负责活动策划,去年要做‘毕业季跳蚤市场’(S),我的任务是协调场地和摊主招募(T)。一开始我联系了学校操场,却被告知‘当天有运动会,不能用’,距离活动只剩 5 天,我赶紧查了校园场地清单,联系了图书馆前的广场,还和后勤部门沟通,借到了 10 张桌子(A)。摊主招募方面,一开始只有 20 + 人报名,我就做了‘跳蚤市场摊主指南’,告诉大家‘怎么定价、怎么布置摊位’,还在公众号发了‘摊主故事’,最后招募到 50 + 摊主(R)。这次经历让我明白,做活动一定要有‘备选方案’,遇到问题别慌,先列清单找解决办法,另外,给参与者提供‘具体指南’,能提高大家的参与积极性(反思)。”


3. 勤工助学示例:


“我在图书馆勤工助学,负责书籍借阅和整理(S),我的任务是确保书籍归位准确,减少读者找书时间(T)。一开始我按‘书架编号’整理,经常有读者找不到书,后来我观察到,大家找书时会先看‘学科分类’,就自己做了‘学科标签’贴在书架上,还在借阅台放了‘找书指引卡’,写清‘先找学科标签,再找书名首字母’(A)。实施后,读者找书咨询的次数从每天 20 + 次,降到了 5 次以内,图书馆老师还把我的‘指引卡’推广到了其他楼层(R)。通过这件事我发现,做服务类工作,要多站在用户的角度想问题,不是‘我觉得方便就行’,而是‘用户觉得方便才有用’,这个思维以后做行政或运营工作,应该也能用到(反思)。”


宝子们!别再把校园经历 “列成清单”,学会 “讲故事”,才能让 HR 记住你、认可你!记住:企业招应届生,不只是招 “做过事的人”,更是招 “会思考、能解决问题、能持续成长的人”—— 而这些特质,都藏在你的经历故事里!


从现在开始,拿出你的校园经历,用 “STAR + 反思” 公式,试着把它们讲成故事:先想 “当时的场景和任务”,再想 “遇到了什么问题,你用了什么方法”,接着说 “最后有什么结果”,最后加一句 “你从中学到了什么”。练习几次,面试时你就能轻松讲出打动 HR 的好故事,离 offer 越来越近!


毕竟,好的经历需要好的表达,会讲故事的你,一定能在求职中脱颖而出!

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