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姐说,她大一时连 “课堂回答问题” 都要提前在草稿纸上写好,一站起来还是会忘词;后来在室友鼓励下,试着在 “课堂汇报、社团分享” 等场合练演讲,从 “照着 PPT 念” 到 “脱稿讲重点”,再到 “带动听众情绪”,只用了半年!去年她参加 “校园职业规划演讲比赛”,还拿了二等奖,现在面试时 “自信表达” 的优势特别明显,HR 都夸 “你逻辑清晰,很会沟通”。
学姐强调:“演讲不是‘天生会’,是‘练出来的’—— 很多人觉得‘演讲要在大舞台上才叫练’,却忽略了校园里‘课堂、社团、比赛、日常交流’这些小场合。其实这些场合门槛低、容错率高,正是练表达力的最佳时机,等你在这些地方练熟了,再面对大场面自然不慌!”
很多人觉得 “课堂汇报就是念 PPT,练不了演讲”,却不知道这是 “最容易上手的练演讲场合”—— 每次汇报都是 “小型演讲”,能练 “逻辑梳理、重点提炼、控场能力”,而且听众是同学老师,不用怕出错,就算讲得不好也没人嘲笑你。
怎么在 “课堂汇报” 里练演讲?学姐分享了 3 个 “进阶技巧”:
- ① 别 “照念 PPT”—— 提前 “把内容转化成‘自己的话’”:
- 准备时把 PPT 里的 “大段文字” 提炼成 “关键词”(比如 “校园消费调研数据” 提炼成 “‘3 个院系消费偏好:文学院爱奶茶,工学院爱快餐’”),汇报时看着关键词 “用自己的话讲出来”,别背稿;
- 学姐以前汇报也照念 PPT,后来改成 “关键词 + 自己的话”,不仅没忘词,还能随时加 “‘我们调研时发现,很多同学周末会特意去校外买奶茶,说明校内奶茶店还有改进空间’” 这种细节,老师直接给了高分。
- ② 练 “开场 30 秒抓注意力”—— 别上来就 “大家好,今天我讲 XX”:
- 试试 “痛点开场”(比如 “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种经历:想在校园里买杯好喝的奶茶,却要排队半小时?这正是我们做这次调研的原因’”),或 “数据开场”(比如 “‘我们调研了 500 位同学,发现 70% 的人都觉得校内奶茶店选择太少’”),30 秒就能让听众感兴趣。
- ③ 练 “互动感”—— 别 “只顾自己讲”,偶尔 “看听众、提小问题”:
- 汇报时眼神别只看 PPT 或天花板,偶尔看向同学老师,比如讲 “消费偏好” 时问 “‘在座的同学里,喜欢喝奶茶的可以举手看看吗?’”,就算没人举手,也能让听众 “跟着你的思路走”,不会走神。
社团里的 “经验分享会、项目复盘会”,听众比课堂少(一般 10-20 人),氛围更轻松,特别适合练 “表达感染力”—— 比如分享 “活动策划经验”“考研复习方法”,能练 “怎么把‘干货’讲得有趣,怎么带动听众情绪”,为以后 “更大场合演讲” 打基础。
怎么在 “社团分享会” 里练演讲?学姐教了 2 个 “练感染力的技巧”:
- ① 加 “故事 / 案例”—— 别只讲 “大道理”,用 “自己的经历” 打动人:
- 比如分享 “活动策划经验”,别只说 “‘要调研需求、分工明确’”,可以加 “‘上次我们办义卖活动,一开始没调研需求,进了很多小饰品没人买,后来改成卖文具,销量直接翻了倍 —— 所以大家策划活动时,一定要先搞懂用户想要什么’”,用自己的踩坑经历,比空讲理论更有感染力;
- 学姐分享 “考研复习方法” 时,加了 “‘我以前每天学 10 小时,却越学越慌,后来调整成‘每天学 8 小时,留 1 小时复盘’,效率反而更高’” 的经历,很多同学说 “‘听你这么说,我也不焦虑了’”。
- ② 练 “语气语调变化”—— 别 “一个声调讲到底”,用 “高低快慢” 带动情绪:
- 讲 “重点内容” 时声调提高、放慢语速(比如 “‘大家记住,活动策划的核心 —— 是‘用户需求’,所有环节都要围绕它来做’”);讲 “轻松的案例” 时声调轻快(比如 “‘上次义卖时,有个同学一下子买了 5 本笔记本,说要送给室友,特别可爱’”);
- 一开始可以对着镜子练,看自己 “语气变化时的表情”,慢慢就会越来越自然,不会像 “机器人说话”。
如果想 “快速提升演讲水平”,一定要试试 “校园演讲比赛”(比如 “职业规划大赛、主题演讲比赛”)—— 这类比赛有 “明确主题、时间限制、评委点评”,能逼你 “认真准备、打磨内容”,而且评委的专业建议,能帮你找到 “自己没注意到的问题”(比如 “手势太多、语速太快”),进步特别快。
怎么利用 “校园演讲比赛” 练演讲?学姐分享了 3 个 “备赛技巧”:
- ① 选 “自己熟悉、有感触的主题”—— 别选 “高大上却没经历的主题”:
- 比如 “职业规划演讲”,别空谈 “‘我要成为行业精英’”,可以选 “‘从社团运营到互联网运营,我的职业方向探索’”,结合自己的校园经历讲,既能讲得真实,又不容易忘词;
- 学姐当初选的主题是 “‘从社恐到演讲爱好者,我在校园里的表达力逆袭’”,因为是自己的真实经历,讲的时候特别有底气,评委说 “‘能感受到你的真诚’”。
- ② 练 “时间控制”—— 别 “超时或没讲完”,提前 “掐表练”:
- 比赛一般有时间限制(比如 5 分钟),准备时写好演讲稿,掐表练习,重点内容多留时间,不重要的内容精简;比如 5 分钟演讲,开场 30 秒,结尾 30 秒,中间 4 分钟讲 2-3 个核心点,别贪多;
- 学姐一开始练的时候总超时,后来把 “案例里的细节” 精简,比如 “‘上次办活动时,我们花了 3 天调研,收集了 200 份问卷’” 改成 “‘我们用 3 天调研了 200 位同学’”,既没丢关键信息,又节省了时间。
- ③ 重视 “评委点评”—— 别 “比完就忘”,把建议记下来 “针对性改进”:
- 比赛后评委可能会说 “‘你内容很好,但手势有点乱’”“‘语速太快,听众跟不上’”,把这些建议记在本子上,下次练的时候特意注意;
- 学姐第一次比赛时,评委说 “‘你结尾太匆忙,没升华主题’”,后来她每次准备演讲,都会在结尾加 “‘希望我的经历能帮到大家,也期待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表达节奏’” 这种升华的话,下次比赛直接拿了高分。
很多人忽略了 “日常交流也是练演讲的基础”—— 比如和同学讨论 “课程作业、社团项目”,能练 “怎么‘有条理地表达观点’,怎么‘反驳别人又不伤人’”,这些 “小逻辑” 练熟了,以后演讲时 “大逻辑” 自然不会乱。
怎么在 “日常交流” 里练演讲?学姐教了 2 个 “练逻辑的小技巧”:
- ① 说 “观点 + 理由 + 案例”—— 别 “想到哪说到哪”:
- 比如讨论 “‘社团招新用什么方式好’”,别只说 “‘我觉得线上好’”,要说 “‘我觉得线上招新更好(观点),因为现在同学都喜欢刷手机,线上传播快(理由),上次我们在朋友圈发招新海报,一天就有 50 人报名(案例)’”,这样说既清晰,又有说服力;
- ② 听别人说时 “抓重点”—— 别 “只顾自己说”,学会 “接话 + 回应”:
- 比如同学说 “‘我觉得线下招新好,能和同学面对面交流’”,别直接反驳 “‘线下不好,太麻烦’”,可以说 “‘你说的有道理,线下能拉近距离(认可),不过我们上次线下招新,只来了 30 人,线上却有 50 人(数据),或许可以线上线下结合?(建议)’”,这样既尊重别人,又能把讨论引向深入,还能练 “临场反应能力”。
宝子们!别再羡慕 “别人会演讲、会表达” 了 —— 校园里的 “课堂、社团、比赛、日常交流”,都是你练表达力的免费舞台!从 “课堂汇报不照念” 开始,到 “社团分享加故事”,再到 “比赛里打磨细节”,慢慢你会发现,自己不仅 “敢说” 了,还能 “说得好、说得有感染力”!以后面试、工作汇报,这些练出来的表达力,都会成为你的加分项!
最后想问宝子们:你现在最不敢在哪个场合发言?或者你已经在校园里练过演讲了吗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,咱们一起从 “社恐” 变 “表达达人”!
发现沙发条评论